为推动专业教育与美育实践相融合,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近日组织师生前往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参访,观摩“2021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三影堂摄影中心公共教育部负责人接待来访师生一行,并重点导览了“年度阿尔勒”“新加坡影汇”“发现奖”等单元。
“年度阿尔勒”单元包含2021阿尔勒图书奖单元在内,由四个展览组成。以影像与文本的方式再现了“东方快车”等重要的历史物件,也引发师生们思考“记忆、叙事、媒介、认同”四者间的互动与构连。作为重要的文化IP,同学们早已借助影视与小说等文本认识了“东方快车”,但《东方快车-在历史与神话之间》向同学们展示的却是历史上真实的东方快车施工照片、地图、设计图纸、宣传册等内容。同学们在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前驻足,透过这些媒介文本遥想与回望当年横贯巴黎和君士坦丁堡的世界第一趟国际豪华列车的风采,也进一步思考,单一文化IP如何进行跨媒介叙事传播的思考与讨论。《瓦迪凯尔特:石色之光》展示了艺术家伊拉尼特·伊卢兹对自然元素的研究,揭露了受到威胁的生态系统,并呈现了引人深思的自然景观图像。在《曾经是我的世界》展览中,艺术家玛丽·托曼诺娃讲述了自己离乡十年后,重返曾经的家族农场,开始重探破碎的时间与记忆的自传故事。
(观摩学习“藏家故事”单元)
随后,师生们来到此次集美·阿尔勒发现奖获奖作品《人间·剧场》的展位,观摩艺术家王苡沫如何通过动漫、行为表演和影像装置相结合的复调演奏方式,因地制宜地在废弃的电厂里上演集体记忆的戏剧性场景。这一出纪念“工业崇高”在互联网时代命运的活剧,也让较少关注或涉猎工业话题的新传师生打开了另类的想象,更是生动展现媒介与艺术手段在社会现实议题传播中的重要功能。
此外,“新加坡影汇单元”也备受师生们的关注和喜爱。作为融合国际视野与在地关怀的艺术活动,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十分关注亚洲国家的摄影境况,继日本(2020)、印度(2019)、韩国(2018)、印度尼西亚(2017)之后,在今年将视角聚焦在了新加坡。《十字路口——透过镜头看新加坡(1870-1940)》通过珍贵历史影像的呈现,以摄影师的视角描绘了新加坡向一个繁荣的国际化、多种族的港口城市的转变。新加坡摄影师蔡斯民的《留真:当代中国画名家像传》横跨中国内陆,港台以及欧美等地,收录了当代十四位上世纪初出生的中国著名画家的肖像。《一座岛屿的自然史》群展,由新加坡 DECK 摄影画廊总监李锦丽策划,透过多位新加坡艺术家照片、档案、装置和电影不同形式作品,探索这个岛国的历史和当代叙事。除了在该单元寻找新加坡历史进程中华人华侨留下的珍贵身影之外,师生们也积极讨论当代视觉叙事中的文化霸权问题,如“如何在长期以来被西方主导的国际视觉叙事中展现边缘地区的真实样貌?又如何从亚洲视角出发,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反支配与去殖民?”这些提问在师生中引起热议。
将近四个小时的观摩向师生们诠释了影像叙事如何承载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内涵、展现了跨媒介叙事如何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也进一步揭示了艺术媒介在人类情感慰藉与观点表达的重要影响。
导览专员表示,2021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云集110多为艺术家,呈现30场展览。以影像艺术为语言、摄影、影像装置、影像出版物为载体,与同样来自世界各地的华大新传学子展开“超时空对话”。此次参访也是《面向港澳台侨学生授课课程升级改造项目》“广播电视学概论”的重要教学实践,活动旨在透过符合Z世代学生信息接收习惯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受与领悟跨媒介叙事的魅力,也尝试在专业教育中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让同学们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在专业教育与美育实践相结合的场域,提升综合文化素质。